2024北师大语文考研心得(北师大学科语文考研学校排名)
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小吴老师对2024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板块:专业简介、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分数线、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一、专业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前身是中国语言文学系,创建于1902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中文院系。2003年,以中文系为基础成立了文学院。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文学院建设、规范、开创了多个中文学科领域,为推动中文学科现代化,以及中国语言、文化、文学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鲁迅、钱玄同、刘半农、黎锦熙、沈从文、沈兼士、顾随、余嘉锡、吴承仕、黄药眠、钟敬文、谭丕模、穆木天、叶丁易、刘盼遂、李长之、李何林、陆宗达、萧璋、俞敏、启功、郭预衡等一大批学术巨擘,在这里教书育人、摹画耕耘,铸就了北师大中文学科深沉朴实的气质,灿烂辉煌的历史,形成了坚守学术家园、致力现实关怀的优良学风。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中一直保持着领先的水平。它是:全国首批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全国首批建立的两个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之一,全国首批建立的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全国首批中文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全国首批建立的两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文艺学中心、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进行的学科评估中,北师大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一直名列前茅。2016年,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以最好成绩获评A+等级;2017年,中国语言文学、语言学被列入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
专业名称及代码:[0501]中国语言文学
主要研究方向:
01普通语言学
主要培养目标:
1. 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严谨、求实、创新、进取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以及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
2. 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3. 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专业目录
招生年份:2023年
拟招生人数:
全日制:7(预计包括5推免)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08中国语言文学综合
④808中国语言文学基础
初试范围:
708中国语言文学综合:
本科目重在考察考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与理论的能力。要求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内各个学科的知识与基本理论能够进行综合运用,具备阅读、释义、分析、写作等各方面的能力,考察内容覆盖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
1.文学基本理论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2.重要文论和批评流派的思路和方法;
3.利用文学理论、文艺美学,分析和解读各类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的能力;
4.中国古代文学史及作家、作品;
5.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重要作家、作品、思潮、现象;
6.外国文学史及经典作家作品;
7.比较文学理论与中外文学比较;
8.民间文学理论、门类与发展史;
9.跨文化学理论、方法与原典及跨文化交流互鉴的历史与个案;
10.语音、词汇/语义、语法等相关基础理论及其应用,语言的功能、语言系统的演变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熟练运用语言学理论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
11.文字、声韵、训诂、语法相关基础理论及其应用;
12.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学史的史实与发展规律;
13.现代汉语总论、语音、词汇、汉字、语法、修辞等基本理论知识,熟练运用现代汉语知识分析解释语言现象。
参考书目(官网未提供,本文仅供参考。):
张健《新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刘勇《中国现代文学史》
808中国语言文学基础:
本科目重在考察考生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范围内各个专业的基本知识点能够予以识记和理解。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各学科涉及的基础知识和通行观点。考察内容覆盖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
1.文学基本理论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2.重要文论和批评流派的思路和方法;
3.利用文学理论、文艺美学,分析和解读各类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的能力;
4.中国古代文学史及作家、作品;
5.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重要作家、作品、思潮、现象;
6.外国文学史及经典作家作品;
7.比较文学理论与中外文学比较;
8.民间文学理论、门类与发展史;
9.跨文化学理论、方法与原典及跨文化交流互鉴的历史与个案;
10.语音、词汇/语义、语法等相关基础理论及其应用,语言的功能、语言系统的演变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熟练运用语言学理论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
11.文字、声韵、训诂、语法相关基础理论及其应用;
12.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学史的史实与发展规律;
13.现代汉语总论、语音、词汇、汉字、语法、修辞等基本理论知识,熟练运用现代汉语知识分析解释语言现象。
参考书(官网未提供,本文仅供参考。):
文学部分:
一.古代文学部分
1、《中国文学史》(全四册,第三版),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部分
1、《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版),刘勇,邹红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中国文学史》(全两册)张健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
外国文学部分
1、《外国文学史(西方卷)》匡兴主编。
2、《外国文学史》郑克鲁
3、《东方文学史通论》(增订版),王向远,高等教育出版社
文学理论部分
1、《文学理论新编》(第三版),童庆炳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论部分
1、《中国古代文论教程》(第二版),李壮鹰、李春青主编
2、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21和22都有西方文论的题目)
民间文学(民俗学)
8.、《新编民间文学概论》,万建中,上海文艺出版社
9、《民俗学概论》,钟敬文,高等教育出版社
10、《民间文学引论》,万建中,北京大学出版社
语言学部分
1、《论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叶蜚声、徐通锵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古代汉语》,王力,高等教育出版社
3、《现代汉语》,黄廖,高等教育出版社
4、岑运强《语言学基础理论(修订版)》
四、复试分数线
23年:总分363、政治55、外语55、专业课90/90
22年:总分355、政治56、外语56、专业课90/90
21年:总分350、政治55、外语55、专业课90/90
20年:总分345、政治50、外语50、专业课90/90
五、初试学习经验分享
1、专业课部分
首先我将专业课复习总结成几个要点以便大家浏览。
(1)钻研真题,有的放矢翻阅参考教材。
很多同学决定考研之后就四处求参考书目,求到之后就开始背书,这样复习是极其盲目而低效的。考研是应试,应试就要从试题入手。我在上一届考研结束之后,就迅速讨到真题,仔细研究真题的出题思路,每道题都是出自哪本教材,教材的哪一章、哪一节甚至哪一句可以作为答案。这样对应着真题去翻书,把易考到的教材和章节都标注出来,以便日后更精准的背书,否则任凭怎么背书都是大海捞针。而且北师大并没有官方的指定教材,往年的参考教材也都是学长学姐根据真题猜出来的,这就更说明研究真题的重要性。
(2)内外兼修,读书刷题双管齐下。
还是那句话,考研是应试,应试就要有应试功夫。我把应试功夫分为内功和外功,内功是内在的知识积累,积累知识就要靠大量阅读;外功是外在的应试技巧,训练技巧就要大量刷题。只有多刷题才能明白要读什么书,怎么读书,只有多读书才会领悟要怎么做题,怎样解题。读书和刷题是相辅相成的,必须双管齐下。这样长期训练下来,就能形成书本内容和真题题干的对应联系,一看到题目,就迅速联想到某本书、某一页、某一句可以拿来作为答案,在脑海中形成题目与教材的对应联系,条件反射式的迅速解题。下面分别讲一下读书和做题的方法。
(3)学会读书,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很多同学有这样的误区,认为考研一定要有做读书笔记,而且把笔记做得极其精美。这种思维是完全错误的,也是非常有害的。因为记笔记并不能保证把知识点记在头脑子里,除了能留下精美的文字排版很可能什么也没有记住。与其费时费力的记笔记,还不如多翻几遍书,这样翻得遍数越多,印象就越深刻。我备考一年里,没有做过一篇读书笔记,但是每一本书都至少翻了三遍。另外,书不能一本一本地看,要一组一组地看,要学会把相通的知识点结合起来。以北师大为例,参考教材至少要用12本,听起来很多,但完全可以化零为整。比如语言学类的《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就可以结合起来,横向串联着看。《现代汉语》里讲语音,《语言学概论》里也讲语音,《古代汉语》里讲音韵,这样就把三本书的三个相关部分结合来看,一边读一边对照,把一本书的相似语句记到另一本书上,类似于文献学上的“对校法”。再比如文学类的《外国文学》《文学理论新编》《新中国文学史》也有相关部分,《外国文学》里讲现代主义、《新编文学理论》里讲文学思潮,《新中国文学史》里讲先锋文学,完全可以把这几个部分也对照着来看,形成一个双向的对比思维。因为这样看书,知识点就不是零碎的,而是有机结合的,看到一个知识点,就能立刻想到另一个知识点,事半功倍的把知识点全部串联打通。最后,灵活安排看书时间,很多同学喜欢制定一个严格的作息时间表,还用什么时间管理软件,我认为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我从来没有限定每天什么时候看,看多长时间,而是非常随性的安排复习时间。只要精神状态好就看书,疲倦劳累了就睡觉休息,失眠了就熬夜看,起不来就一直睡到中午再看,躺在床上看,去图书馆看,坐在教室看,走路吃饭时用喜马拉雅听书,总之合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就可以了。
(4)学会刷题,掌握灵活的答题技巧。
在每日读书的同时,一定不要放弃刷题,因为阅读量再大却没有经过刷题训练也只能是有口难言,不知道如何才能把一肚子的知识点有逻辑有条理的转化为解题答案。我从3月份就开始每周一套练习刷题,刷题也是有技巧的,盲目做题肯定也是不行的。在拿到一张卷子后,我不会急于写下答案,而是钻研每道题在考哪个知识点,可以用到哪本教材,哪一章节,哪一段,哪一句话,这样我对应着每道题去翻书,把能用到的相关段落都抄下来,例如有一道题是“韩愈的文学思想”,我就在所有教材中去找“韩愈”的相关知识点,把《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论教程》《文学理论新编》中关于韩愈的句段都摘出来,抄写在草稿纸上,抄的过程中也在想如何组织起答案来。大概用一天的时间打好草稿,第二天找出两个小时完全脱稿默写。这样在刷题的同时也会把知识点记忆得更加牢固,并且学会把纷繁的知识点组织成结构化的试题答案,长期下来就会迅速形成答题的框架结构,然后用知识点去填充框架。
(5)拓展阅读,丰富知识储备
虽然我一再强调内外兼修,但内功还是主要的,技巧发挥必然是建立在知识储备之上的,为了能保证高水平答题,一定要尽可能拓展阅读。接下来介绍一下拓展阅读的书籍类型。首先是各个出题老师的博士论文、专著、期刊论文,比如北师大赵勇老师的《法兰克福内外》、刘勇老师的《现代文学讲演录》,因为考研出题永远脱离不出老师的兴趣范围;其次是其他学校的教材,比如复旦大学张世禄先生的《古代汉语教程》、北京大学陈晓明老师的《当代文学主潮》,在拓展阅读其他教材的同时也能加深对已有教材知识的理解;最后是经典文本,如果有时间就读全文,时间不够就读选文,像王安忆的《长恨歌》、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我都是在备考期间才读的,如果没时间读就用喜马拉雅听书,像莫言的《蛙》《丰乳肥臀》我都是用一个月时间听完的。只有广泛阅读,才能把题目答得有理有据、有血有肉。
(6)出奇制胜,学会精准押题
按照我的内外双修法备考,临近考试的时候,你已经能有80%的胜算了,剩下的20%就要用押题来锁定胜局。在考前一个月,要时时刻刻关注学术动向,关注各大公众号和老师的博客、学术论坛,尤其是开了什么学术会议,出题老师又发了什么论文,这都预示着出题方向,因为考研题是在考前一个月才出好的,这一个月老师的举动无不与试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去年开了个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学术会议,我立刻整列了比较文学的知识点,结果考题里真就出了一大堆世界文学的题目。
其次是我总结的专业课参考书目。
(1)文学理论类
赵勇的《文学理论新编》务必要仔细阅读,争取每一章每一节都能准确记忆,尤其是书中的选文常作为708答题的引文,最好准确定位选文的所在章节,《文学理论新编》和《外国文学史》很多部分有交叉,可结合来看。另外钱翰的《新编文学理论》、高教版《西方文论史》可作为补充,量力而为。
高教版的《中国古代文论教程》是古代文论专业参考教材,但考到的知识点并不多,需要重点记忆的是与《文学理论新编》有交叉的部分,另外可以与《古代文学史》结合阅读,北师大版的《中国古代文论新编》也可作为补充阅读。
(2)现当代文学类
刘勇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是师大本科教材,务必熟读,另外钱理群的《现代文学三十年》可作为辅助阅读,张柠、张清华编的《新中国文学史》也是师大本科教材,尤其是小说部分务必准确掌握,陈晓明的《中国当代文学主潮》可作为拓展资料。
(3)古代文学类
古代文学北师大并没有指定教材,只是列出了一些参考,有袁行霈的《古代文学》四册、北师大的《古代文学》四册,建议以袁行霈的为主背诵,有余力可以参阅北师大版教材。
(4)外国文学类
外国文学同样也没给指定教材,我建议以匡兴版《外国文学史》为主背诵,较为简洁,马工程版《外国文学史》作为补充资料,有余力可以阅读郑克鲁版《世界文学史》上下册,不需要记忆,作为拓展了解就可以。
(5)文献学类
文献学近几年出题概率很小,只需要记忆郭德英《古典文献学》的内容就可以,重点关注版本、目录、校勘部分。
(6)比较文学类
比较文学以谢天振《比较文学》为主仔细阅读,以马工程版《比较文学概论》为拓展。
(7)语言学类
北师大现代汉语的指定教材是黄廖版《现代汉语》上下册,这一版教材简洁全面,适合背诵,务必熟读,准确记忆,可与周一民版《现代汉语》互相对照;古代汉语熟读王宁版《古代汉语》即可,尤其注意选文部分,考研很容易出原文;语言学以叶蜚声版《语言学纲要》和岑运强版《语言学基础理论》为主,两本书建议都要仔细阅读、准确掌握。
以上参考书不建议逐本去看,要有学科融合的视角,知道学科交汇点,最好几本书结合起来,齐头并进,这样不仅效率高,而且可以化零为整,减轻记忆负担。
最后谈一下复习规划。
(1)第一阶段:3-6月
这个阶段我把上述参考教材刷了一遍,对书本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感知,同时结合往年真题去标记重点内容。对于一战同学来说,一定要重视这个阶段,不仅要通过它去熟悉专业课的考察内容范围,更要训练自己的阅读耐力、阅读强度和阅读理解力,最好在每个知识点附近简单地写写它历年出题的情况,以便二轮复盘。北师的题目这几年变化很大,没有规律可循,20、21年都考了填空,但22年就取消了,20、21年不考简答,只考论述,但是22年又出现简答了,所以务必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题目千变万化,只要知识扎实都是可以应付的。
(2)第二阶段:7-10月
第二阶段是巩固阶段,相比第一轮,这一轮更加重要,它的复习情况可以说大概率影响着你考研的成败。这一轮的目标是对书本上知识形成体系性的、框架性的掌握,需要树立点、线、面结合的立体复习思维。我的具体做法是几乎是以文本细读的态度来认真研读教材,自己拉每一科目的知识框架,结合着参考资料尤其是真题来把每本书每章的重点梳理成文档,做专题。
(3)第三阶段:11-12月
这是最后的冲刺阶段,这几个阶段就不要以背书为主了,再把课本拿出来大致过一过就可以了,查缺补漏,最后强化巩固一下,不必过度耗费精力。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刷题上,务必复盘以往错题。然后对于老师的研究动态一定不能放松,比如12月期间老师又发了什么论文、召开了什么学术会议,这些信息对于考试命题往往是有很大的关联性的,学会预测押题。
2、公共课部分
相比于专业课,公共课的提分不是那么容易,建议提早准备。首先从英语开始,英语最重要的是阅读和完形,这两个部分主要看日常积累。我是从3月份准备考研就坚持背单词,每天睡前都看一个小时的单词书,第二天早上复盘。每周抽空刷一套英语真题,把错题整理出来仔细研究。务必要注意复盘,把错题反复练习,直到彻底弄为止。作文准备的稍晚一点,从9月开始每周背一篇大作文一篇小作文,这样一直把近20年的范文都背完,然后尝试自己写作练习,每次练习的时候把握好时间。翻译的准备稍微薄弱一点,但也买了专门参考书,每天坚持刷题,最后刷了一个月左右。临近考试之前,一定要把之前积累的错题仔仔细细复盘一遍。
政治我考得并不理想,可以说是临时抱佛脚,希望学弟学妹们引以为戒。我在8月份开始看徐涛的视频课,9月中旬看完,然后刷肖秀荣的1000题,11月份刷完,最后临近12月份买了3套押题,有肖4、腿4、徐6,每一套要都背了大题答案,找到答题感觉。
六、复试
相比于初试,北师的复试基本就是走过场了,相当于是等额录取,即便是有差额,但也是浮动录取,只要你足够优秀,在面试时打动老师,也可以临时增补名额。不过复试虽易,也还是要简单准备一下的。复试分英语口试和专业课问答两个环节,只有面试没有笔试,口试都是一些很简单的与专业相关的问题,比如“你如何学习英语”“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的区别”等等,都是可以临场发挥的,建议考前写写稿子,练练发音,总之是不成问题的。专业课问答也是最基础的问题,像什么隐喻和转喻、音位对立和互补,只要初试复习足够扎实,没有任何难度。另外记得准备一下自己读过的专著和语法理论,或许老师会问到,这个就要自己发挥了。
最后,这个专业能考上还是挺不容易的,不过只要找到门路、找对方法,一战成硕也没问题。我就是跨专业考研,并且一战上岸的,希望我的备考经验可以帮助和鼓励大家!谢谢!
【来源新祥旭考研小吴老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与抄袭】
声明:图文来源于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网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