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内卷”疲态改善(衡水中学内卷现象)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对于河北衡水中学来说,舆论的热度却一直未曾消退。
近些年,自带“高考工厂”“超级中学”“清北预备役”标签的衡水中学,一直保持着优异的高考成绩,又因封闭式管理制度和高强度训练模式,让这所学校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人们一边通过“疯狂刷题”“高考誓师”“跑步抢饭”这样的画面,质疑它扼杀学生创造力,只会培养“考试机器”;另一边,许多家长又发自内心地希望孩子能考入衡水中学,在“衡水模式”的熏陶下,能够在高考战场上披荆斩棘。
在褒贬不一的讨论声中,这所“超级中学”却一直在低调地寻求着变革,试图破除教学上存在的超限、内卷、短视以及不规范等现象。高考前后,新黄河记者赶赴衡水,通过多日调查走访,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衡中。
被“等价交换”的高考
6月5日傍晚,距离高考还有两天,衡水市气温也达到了入夏以来的最高值。在衡水市南门口街路的最西头,顶着37摄氏度高温,衡水中学校门外早已聚集不少家长。不多时,随着校门闸机缓缓拉开,一位老师骑着电动车急匆匆驶出校园,家长们将其围住,递上一包包东西,麻烦老师代交给学生。接过家长手里的东西,这位老师匆匆交代几句后,又折返回校园。
考前的衡中门口,仿佛变成了货物中转站,送货取货的家长和老师也越来越多,有来送避暑用品的,也有为生病的孩子送药的,还有为了担心考试期间下雨来送雨衣、雨靴的家长。聚在门口的家长们说,备考的高三学生,已经两周没有走出校门了。学校有着严格规定,直至高考结束前两周,全程封闭在校园内,无故不得出校,如需要生活用品由家长交给班主任代为转交。学生们尽可能不和外界产生接触,备考复习此时成为唯一的事情。
衡水中学里流传着一句话:“要想学生跑得快,老师先得带起来”。相较于学生而言,老师们的辛苦程度,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根据家长们的介绍,按照学校要求,跟早自习的老师要6点到教室,盯跑操的班主任永远要比学生来得早,晚上也是10点等宿舍熄灯后才回家。在衡水中学,当老师需要好的身体,这里的老师,年龄在40岁以下的占大多数。
高考前的衡中,从老师到食堂厨师再到保卫科人员,全校所有岗位都在围绕高考服务。据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给考生营造更舒适、更优良的考试环境,衡水中学特意设置了17个工作组做好服务工作。所有教师虽不再登台授课,但均全程陪同复习,随时为每个考生答疑解惑,进行应考方法指导。在学校食堂,厨师们也精心调制着“高考食谱”,免费提供营养丰富、品种多样的爱心膳食。同时,校内所有电梯、空调、灯具、门窗等全都检修一遍,空调温度进行统一设定,并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控。每个教室的门轴上,都被学校上了润滑油,避免出现异响影响学生学习。
图片来源:衡水中学官网
为了学生能安心备考,学校提供了一切可以提供的便利。但是,作为等价交换,听从学校的安排、服从学校的管理,也成为学生必须要遵守的最基本原则。
被精细化管理的学生
每天早上,吴猛(化名)都会在6点左右准时起床,胡乱洗一把脸后,就小跑到操场,在等候跑操的间隙,他会拿出课本背上一会儿单词、古诗或者理科公式。“早操之前的背诵时间并不长,主要是为了不把时间浪费在等待上,时间短的话也就能背上二三分钟。”
在衡水一中校园里,时间单位往往是以分钟来计算,这里的一切都需要向学习这件事让路。无时无刻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好像是衡中学生的一种特殊的能力。
从早晨6点起床到晚上10点宿舍熄灯,学生的每一分钟,都会被安排得明明白白。洗漱过后,6点20分前往操场跑操,紧接着是早读、早饭、上课,一天10节课3节自习课。为了利用好碎片化时间,学校还设置了一些早预备、公共自习、新闻辅导等时间段来填补空闲时间。与此同时,学生每天8小时睡眠、1小时午歇,这又是必须要保证的底线。精确计算的背后,是对时间的绝对管理,让“快节奏”这个词,似乎除了形容北上广的上班族外,也能很贴切地用来形容衡中的学生。
刘先生的孩子就是去年从衡中毕业的。他告诉记者,高中三年来,他的孩子养成了干什么事情都风风火火的习惯。“按照学校规定,吃饭时间有40分钟左右,但哪个学生也不会把这大把的时间用到吃饭上,一般是控制在10分钟以内,如果是吃面条时间会更快,也就2-3分钟。”刘先生解释说,正是在这种“衡中模式”下,孩子成绩得以稳步上升,他自己也从未喊过苦和累。
所谓“衡中模式”,是该校为适应高考形成的一种应试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衡中就像一台高精密的仪器,学生们的学习、睡觉、吃饭被精确到分钟,不停运转。一位曾经专门到衡中“取经”的老师曾描述道,在衡中,他感受到学生们都有一种强烈的目的性。“他们不管去任何地方,都是用跑的。你在校园里,根本看不到散步的那种步伐。”
刘先生也解释说,在校园里打打闹闹,边聊天边走,在衡中基本不存在,“每个学生都不想成为最后一个进教室的人。”
难被定义的“高考大厂”
今年已经上大三的赵敏(化名),再回过头来看母校,对于“高考工厂”这一称呼,却依旧不好定义。
回忆起当年在衡水中学就读的经历,赵敏说除了学习之外,无形的压力也让她一度喘不过气来。“我上学的时候,学校还未进行教育改革,学校那会儿管理更严格,早上5点40分就要起床跑步,扣分是让所有同学都感到有压力的事情,扣分情况花样百出,晚上在被窝学习会被扣分,午休时间不休息会被扣分。处罚最重的时候,学校会叫家长把学生领回家待上一周,对于高三学生讲,一周时间就会被落下很多课程,所以很多学生都过得小心翼翼。”赵敏说,衡中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很自律的,按照现在流行的话来讲,学习氛围很大程度上都是学生自己“内卷”造成的。有个别同学为了少去厕所,会减少喝水;有的学生为了早上早点赶到操场背书,会和衣而眠。“自制能力差的学生来到衡中,周遭的学习氛围会倒逼他们不得不去学习。很多学生和家长,就是奔着学校管理严格来的。”
赵敏坦言说,如果硬要说衡中是“高考工厂”的话,最贴切的地方,或许就是将考试变成贯穿全年的常态化操作。“当时每周有周测,周三有周三测,有时晚上还有测试,直至高考结束。而这些高强度、多频次的测试,让当时的我们对考试这件事已经变得麻木,以至于高考时,心态并没有产生太多的波动。”高考结束后,赵敏也曾把之前做过的试卷整理出来,摞在一块足足有2.4米的高度,这还不算上交或遗失的试卷。
然而,对于网上很多人会把衡中的学生形容为“学习机器”“高分低能”,赵敏对此却不认可:“或许当时是为了分数,但只有经历过才会懂,衡中的三年,让我们养成了高度的自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些才是那三年带给我们宝贵的财富。”
衡中的改变正慢慢展开
因为封闭的管理制度和高强度训练模式,衡水中学曾长期引发外界广泛争议。一方面,无数家长、学生、专家学者们,对“衡中模式”是否扼杀学生创造力、是否践踏教育本身不断讨论;另一方面,又被其优异的高考成绩所震惊。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衡水中学一本上线率高达93.95%,高居全国第二;2022年,衡水中学本科升学率在97%以上,一本升学率为92.44%,其中有145人考入清华北大。
也正是这种“搅弄风云”的能力,让衡中变得如履薄冰。2022年1月10日,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其要求“着力克服普通高中办学中‘唯分数、唯升学’倾向,切实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加快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这份“意见”还特别指出,高中学校不能给年级、班级、教师下达升学指标,不将升学率与教师评优评先及职称晋升挂钩,不公布、不宣传、不炒作高考“状元”和升学率。
在此背景之下,衡中的改革也正慢慢展开。2022年11月,衡水中学表示将进行教学改革:改革分为三轮,第一轮重在化解教学中存在的沉疴痼疾,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减量提质”;第二轮,在一轮问题解决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内涵提升;第三轮,在前两轮的基础上进行成果提炼、总结推广。在改革的同时,衡中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教学改革不是教学革命,不是颠覆过去,而是守正创新,改革的过程是教育回归本真的过程,是学校管理不断完善、提升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发展、成长的过程。”
在衡水中学门口,记者发现,曾经印有高考优秀学子的宣传海报已经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志愿活动”“主题演讲”“歌手大赛”等由社团活动照片制作成的巨幅海报。在学校官网或公众号搜索本科录取率、喜报等关键词,再也没有关于高考录取率等信息的发布。一位已离职的衡中老师告诉记者,这几年衡中变化其实很大,也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路上不断摸索,校园内成立了音乐、舞蹈、演讲等60个活动社团,丰富学生课后娱乐生活。种种细节表明,衡中不像外界传言,他们不是培养“学习机器”的“高考工厂”,他们同样也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与德育。
据学校相关人员透露,在分校设置方面,也在不断做减法。根据2017年媒体报道,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地方引进、企业出资的形式,衡水中学(含衡水一中)已在全国云南、河南、浙江、安徽等8个省份建成18所分校。“目前衡水中学仅保留了校本部和新疆的校区,其他校区已经逐渐分离出去,只想在低调中求发展。”该人员介绍说。
衡中未来发展方向究竟如何?或许衡中人自己也不知道。但是,在前进和发展的道路上,他们一直未曾停止奔跑。
新黄河记者:李庆斌 编辑:周全
声明:图文来源于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网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